您的位置: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3/2024-0003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07-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经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时间: 2024- 07- 11 15: 20 访问次数: 来源: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字号:[ ]

一、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历史最佳。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较全省高2.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排名历史同期最高,较一季度上升3位。初步预计6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1-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二)新型工业化规划编制填补产业培育“工具书”空白。系统编制产业高质量发展“1+10”规划,填补我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具书”的空白,为“5+5”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三)产业链链长制全省推广。1-5月,“5+5”产业中6个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电气产业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专项财政激励名单,获得省级专项资金1350万元。

(四)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国际云软件谷、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中国(温州)新光谷、中国(温州)智能谷等“一港五谷”科创平台,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永久会址落户地优势,布局“眼脑健康、基因治疗、数据安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五)“数据得地”引领制造业投资走出低谷。“数据得地”机制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省改革突破奖。今年,我们迭代出台工业企业“数据得地365”预评审工作指引(2.0版),“数据得地365”预评审数字化应用平台投入试运行。1-6月,全市已供地企业123家,已供地面积3844.5亩。在“数据得地”的引领下,1-5月,我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较全省高5.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

(六)工业用地保障继续强化。今年我市编制了《温州市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方案》,在巩固提升全市已划定36万亩工业区块线成果基础上,规划全市50万亩工业发展潜力空间,并梳理了近期可实施工业用地14.13万亩,其中近三年每年保障工业用地(用海)2万亩以上,为工业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七)百场产业链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市场。我们每年都开展百场产业链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今年我们共谋划产业链对接活动107场,1-6月已开展58场,参与企业8200余家,对接订单金额80.7亿元,对接融资额度136.5亿元,对接项目176个,对接人才超12万人次。

(八)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创新打造“专精特新之城”,立足“5+5+N”产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8家,列全省第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147家,创历史新高,列全省第4。

(九)企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融合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六位一体”服务体系,每月一次召开“两个健康”直通车,通过解决一件事带动一类事。将“帮企云”诉求化解平台迭代升级为“帮企云·企业之家”平台,作为全市一体化涉企服务线上总枢纽。

(十)“两新”工作顺利推进。出台全市工信领域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从需求侧梳理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1630家,储备投资额200万元以上在建技改项目392个,计划总投资71亿元。从供给侧梳理以旧换新优质产品重点企业108家、高端装备供给重点企业110家。强化设备更新企业金融保障,联合11家金融机构形成第一批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技改金融产品16个。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数字经济聚焦创新提质,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产业数字化推进“万企数改”,引导大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实施轻量化数改,全年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累计10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10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增长8.5%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以上。

(二)产业集群聚焦能级跃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强城行动”产业创新,落实新型工业化规划系列,迭代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力争“5+5”主导产业全部纳入省级集群赛道。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力争全年传统支柱产业总产值突破9500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超前布局低空经济、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和未来医疗等未来产业。

(三)项目投资聚焦提速提效,做大经济发展新增量。鼓励引导本土优质企业向强链补链延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增资扩产”,全年开工增资扩产项目500个。加快推进“千企智能化改造”,新增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00个,新增工业机器人2000台。

(四)产业平台聚焦腾笼换鸟,重塑产城融合新空间。开展开发区(高新区)工业经济交流推进会,争取开发区(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迭代升级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政策2.0版,全年改造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0000亩以上。

(五)助企服务聚焦提振信心,交出最优营商新答卷。加快专精特新之城建设,全年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600家。加快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建设,深化“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助企半小时服务圈”,确保企业问题化解率95%以上,全年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打造企业家最具幸福感城市。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