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专题 > 智能制造

温州如何打造“全数字化工厂”?这场交流会上企业与专家提了这些建议

时间: 2023- 04- 17 08: 42 访问次数: 来源: 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字号:[ ]

3月30日,位于平阳万全镇的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新厂区)迎来了数百名企业同行和我市经信部门人员参观,作为我市智能工厂建设代表性企业,该公司承办了温州市印刷包装装备产业智能工厂建设现场交流会。会上,市经信局副局长杨雄文、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道金、南京达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沈鹰尔给温州企业如何打造“全数字化工厂”指明了方向。

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和蓝领人才的紧缺,不少企业采取“机器换人”方案。近几年,我市深入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工程,着力打造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企业群体。来自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我市已累计打造“未来工厂”4家,省级智能工厂74家,数量居全省前列;这批项目实施后,给企业带来了丰硕成果,人均生产效率提高78.7%,产品不良品率下降46.4%,能源利用率提升20.5%,每家企业平均减少一线用工约60人,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4%。2022年我市智能装备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居“5+5”产业首位。

生产至销售全程数字化,两人可掌控五台大型机床

成立于2001年的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新饮食智能包装纸容器设备的专业制造企业。

戴道金介绍,该公司对智能工厂的探索开始于10多年前,早在2010年就斥资给工厂“武装”了“MES系统”(生产执行系统),但企业某个环节的数字化,并不能为公司在成本控制上起到多大作用。“我们生产的机械设备,一台设备有几千个零件,生产过程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化、可视化,才可降低成本。”

一年多前,随着新厂区建成,该公司展开“全数字化工厂”打造,目前已实现从零件出库到产品销售的全程数字化,未来一年将实现管理上的每个环节数字化,真正成为一家“全数字化工厂”。

在该公司新厂区的生产车间,整洁有序,随处可见二维码。在零件仓库,数排十来米高的货架上整齐地码放着一个个零件箱,每个箱均有二维码,一台推车状的机器人行走于两排货架间,可一次性取下6个零件箱,然后整齐地放进齐人高的货架上,由另外的机器人送至各个车间。“哪个环节需要什么样的零件,都是系统分配,机器直接将零件送到具体工位,进行产品装配,需要零件的工位在二楼,机器人也会乘电梯送上楼。”该公司相关技术人员透露。

在生产车间,五台大型数控机床正在有序地工作着。一名机床操作人员说,这五台大型数控机床都是“日本货”,每台要1000多万元,两个人就可操控这五台数控机床,零件毛坯放进设备后,就会自动加工成成品,产品精密度高。“原来的数控机床,一个人最多只能控制一台,这些新机床,零件的加工数据都在显示屏上可视,按程序操作就实现加工。”

戴道金坦言,该公司要做“全数字化工厂”,目的就是在每个环节采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哪些方面还可以控制成本,进而提高利润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光靠买软件做不成,要走“平台+服务”模式

市包装联合会执行会长吴朝武认为,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印刷包装行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能制造。一直以来,印刷包装产业是我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全市有各类印刷包装装备企业1600多家,年总产值近280亿元。

作为一家专注于“全数字化工厂”领域的南京达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客户之一就是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企业要做数字化工厂,需要企业老板敲定带头去做,否则很难做好。”沈鹰尔说,当前,不少企业也买齐了各类数字化软件,但是仍做不到“数字化工厂”,主要是全局意识不够,反而使企业形成更多的信息孤岛。

沈鹰尔认为,当前企业要打造智能工厂,就要打造“全数字化工厂”,这是一个基于数字工厂的平台,不存在信息孤岛,会重塑企业盈利模式;这需要企业的规则体系化、组织数字化、经营体系软件化及智能设备集成化。“要走‘平台+服务’模式,不能简单地以买软件方式做‘全数字化工厂’。”

“智能工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丰富的技术应用及多种发展模式。”杨雄文认为,我市企业智能工厂建设要逐步去实现,像印刷包装行业仍处于工业2.0阶段,若希望一蹴而就达到工业4.0,恐怕风险巨大。“智能工厂建设,并非买套MES系统,装上些机械手、机器人就可实现的。”

来源:温州都市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