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经信动态 > 典型案例

温州民企投资投出“新动能”

时间: 2022- 11- 21 11: 09 访问次数: 来源: 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字号:[ ]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在抵御经济向下压力、扩大内需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与以往四处投机不同的是,曾经“走四方”的企业投资近年来紧跟国家战略风口,在我市四大振兴中频频增资扩产中不断扮演着稳经济的“压舱石”角色。

下乡投资 掘金乡村同走共富路

循着乡村振兴的风口,我市不少民企主动把市场经济意识、先进管理理念带到乡村,不断培育农村、农业经济新业态,拓宽山区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企业由此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成县平和乡是当地有名的“茶乡”,但茶农散户多、规模企业少、茶产业发展慢等问题制约着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为带动当地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文成县日省开发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对于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成立由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同组成茶产业联合体。农户负责种植,企业帮忙代销,企业不仅给予农户保底收入,还能根据农户种植面积比例进行分红。

当前我市山区5县在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进程中,市场、资金和人才短板凸显,而这些短板往往又是企业的长板。迎着乡村振兴的战略,我市不少企业采取“资本+资源+产业链”模式,主动结对欠发达乡村,在乡村大舞台上找到全新的投资机遇,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浙江一鸣食品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3.2亿元的浙江省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康鸿生物立足泰顺丰富的栀子花资源打造观光工厂;回归温商在永嘉置资源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精品民宿。

而不少企业通过去料加工装配等形式带动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也极大缓解企业招工难的瓶颈制约。如瑞安市礼品行业协会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引导当地企业在溪坦村打造15个工艺礼品原材料加工点,盘活500多户村民闲置劳动力。

依托良好生态和丰富资源,乡村逐渐成为民企投资一方热土。随着旅游度假区、微电影基地、森林氧吧小镇、国际慢城、空中花园小镇等项目频频落户农村,集休闲度假、养生康体、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生态时尚经济圈正在我市农村加速形成。

技改投资 迭代升级制造模式

面对经济向下压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温企深耕实业,主动增资扩产,以发展韧性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在乐沪电子的连接器零配件生产车间,这两年刚投入使用的全自动接插件生产设备增强了该公司负责人陈裕楷对下一步技改的信心。“以前的设备都是半自动的,设备改进后我们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力成本直线下降。”陈裕楷说,接下来公司还将投入巨资来技改,持续走高端多元化路线。

虽然技改投入提高了产值,降低了生产成本,但面对近年来日渐饱和的国内市场,乐沪电子还是放眼长远,早在三年前开始涉足出口餐具和对讲机领域,改良生产工艺并在这两年获得了成功。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乐沪电子连接器板块销售业绩受到影响,但在餐具和对讲机领域斩获颇丰。以最新的对讲机业务为例,从今年4月份开始,每月销售额可达300万元。

当下,越来越多像乐沪电子样的企业苦练内功,深耕主业。为企业解决技术瓶颈制约,我市探索新型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完善“企业出题”的技术创新需求发现机制,积极推进“揭榜挂帅”,有力激发企业技改热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少企业通过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

这些鲜活的技改案例无不表明在抵住疫情的冲击后,企业投资信心正在加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间接带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高新投资“四新经济”辟蓝海

传统制造业技改投资之外,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经济”领域,企业投资同样表现很活跃。机器人应用到许多产业、物联网从概念进入现实、数字经济多点开花,契合了我市新动能增长的趋势。

依托数字化转型优势,东经科技成功实现从传统纸包装企业向纸包装产业互联网赛道领先企业的转变,为企业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公司旗下“东经易网”平台在疫情期间仍逆势增长,去年全年交易额超30亿元。

在温州这并不是个案。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兴产业较快增长,规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22.4%、8.1%,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平均9.2、16.9、2.6个百分点。作为数字经济最主要载体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1%,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民间资本与新技术、新兴产业相结合所释放出的力量将会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更加强大,不断促进着经济结构优化。

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来自新动能的贡献越来越大。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民企投资的活跃显示出当前企业信心趋于回升,要让民间投资持续活跃,必须要让土地、人才和先进的投融资机制等资源要素充分流动,腾出更多优质资源润泽民间投资好项目,让企业有利可图。

入股投资投身 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仅靠财政资金势必捉襟见肘。这几年我市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发行政府债券、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通过引流民间资本着力破解资金制约难题,实现互利共赢。

百盛联合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该集团通过竞争性磋商成为杭温铁路项目的社会投资人,为百盛联合集团的产业链拓展及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战略支点,探索了传统建筑企业向轨交新基建升级的有效途径。

而浙江三澳核电项目由中国广核集团、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核能发展有限公司、苍南县海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了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融合发展和提质增效。

打破投资玻璃门弹簧门正起到多米诺骨牌效应。作为全国最早探索PPP模式的城市之一,我市推出越来越多的PPP合作项目,在历年重大投资项目中,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水利设施等投资项目和比重明显增加,既补上了民生经济短板,又提振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0个百分点;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6.7%、30.0%,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加快1.9、3.9个百分点。

在解决“怎么投”的关键问题上,我市建立多元化基金投资管理机制,通过专项建设债券等合作方式,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机制,拓宽民资投资渠道与方式。消除社会资本尤其是资金相对分散的民间资本的投资顾虑。同时,设立产业基金,以“子基金”“定向基金”“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运作,形成资金的多级放大效应。

(来源:温州民营经济发布)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