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经信动态 > 典型案例

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生产模式转换 化“利润之危”为“升级之机”

时间: 2022- 10- 24 09: 37 访问次数: 来源: 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字号:[ ]

近年来,制造成本上升、海外需求不足和环保标准趋严等多重因素夹击,传统制造业走向微利时代。特别是叠加疫情冲击,让企业发展压力骤增。在政策引导下,我市不少企业眼光向内,以技改驱动实现粗放型向节约化生产模式转变,不断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模式,使产业发展空间持续得到优化,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智能改造 减员增效降成本

走进浙江环球滤清器公司的车间,两条不落地式机油滤清器智能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智能化车间建成后,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一些产品原本需要20天的生产周期,直接缩短至45分钟;生产线上的人员也从原先50人缩减到现在的20人。”该公司组织发展高级经理刘海慧说道。

刘海慧是环球公司信息化、数字化改革道路上的推动者、实践者。2017年,她和团队提出信息化、数字化改革,2018年环球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正式开启了信息化、数字化改革时代。2020年,环球第一条数字化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去年环球滤清器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面对制造业成本飙升,当下众多企业家们更愿意以技术改造改变当下的微利现状。近两三年,我市工业企业技改投入增长稳居全省前列,实现效益倍增。数据显示,通过智能化技改,我市企业运营成本普遍下降20%-30%,产品不良率下降 20%-40%,单位能耗下降10%-20%,一线工作人员减少20%以上,产能却提升近30%。

但这并不代表温企在智能化改造走得有多顺坦。东蒙公司通过对“机器换人”经验的总结,他们发现问题集中在员工技能水平已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要求。于是,公司对症下药,在引进机器人生产线中,从一开始就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软件”,与生产线的硬件进行同步规划。

针对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难点痛点,当前我市打造了“帮企云·智能制造”平台板块,通过“智造成果”“智造诉求”“智能诊断”模块,为温州本土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诊断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解决企业技改后顾之忧。

节能降耗 “少吃多产”促增效

除了风生水起的智能化改造,生态化改造成为当下温企转变增长方式另一大驱动。

走在红蜻蜓女鞋生产车间,与传统制鞋车间有股浓浓的胶味不同的是,整个生产车间多了几分清新。这得益于该公司坚持绿色战略,不断地推进工艺技术创新实现绿色、环保生产。

红蜻蜓鞋业率行业之先,积极寻找清洁生产突破点,推广环保工艺,由一条线、一个车间向多条线、多个分厂逐步推广,环保改善措施得到很好的落地,持续改进工艺实现环保和生产效益双丰收。

在国家能源调控政策下,这让习惯粗放型生产的诸多中小企业倍感压力。大量只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而更多活下来的企业,着眼于国家能源双控大战略,努力转变增长方式,抢抓绿色发展风口,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

如罗浮塔涂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满足涂料业务近年来高速增长的环保需求,不断加大对环保制造的投入,采用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品和排放,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绿色生产制造,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打造绿色涂料“金字招牌”,线下线上都很受消费者青睐。

当前我市将规上工业企业、高碳行业作为重点,逐步推进星级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认定,推进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建设,扩大绿色制造体系覆盖面。目前为8000多家企业实现电、碳、油、气等多条能源数据汇聚,通过大数据“画像”,助力企业节能降耗。

数据显示,全市累计近百家企业荣获浙江省绿色企业称号,亩均论英雄评价已经覆盖全市规上规下6万多家企业,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企业生产模式正加速向精放型向节约型转变。

工业上楼 “零土地”技改促提升

面对土地瓶颈制约,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掀起了一股“零土地”技改热潮。在不新增用地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生产空间、提高企业容积率、更新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工艺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效益增收。

位于龙港的联益线束工贸公司瞄准汽车电动化新赛道,攻克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技术壁垒,随着产能的扩张,原有的厂房捉襟见肘。经当地部门批准,该公司按重型标准厂房设计,提高了厂房层高、承重及货梯荷载等指标。同时,对企业改造新增面积部分,政府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通过“零土地”技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亩均产出率大大提升。

相较高额的购地成本和紧缺的土地资源,零土地技改最大程度实现低成本产能扩张。而前提就是企业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真正起到减人增效技改效果。在政策的激励下,不少发展中企业对“零土地”技改的意愿不断增强,如瑞丽汽车公司智能控制系统及关键部件智能制造项目、正博机械公司、赛隆汽配公司、柳市东风工业区等都纷纷打造“工业上楼”项目。这些曾经需要有劳动密集型大工厂现在仅几十名工人就能够流畅运转,新技改理念与智能机械的结合让整个工厂散发出与以往不同的新活力。

为规范企业零土地技改,当前我市出台相关工业上楼政策,制定层高承重、减振隔振、垂直交通、货梯吊井等建筑标准,鼓励电子电气、鞋服、锁具、眼镜等轻工产业“上楼”,实现土地利用和产业层次“双提升”,实现量的扩张的同时带动质的提高。

(来源:温州民营经济发布)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