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3/2020-00168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成文日期 2020-12-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202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计划》的通知

时间: 2020- 12- 16 14: 24 访问次数: 来源: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字号:[ ]

各县(市、区)经信局、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招商局、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发局、浙南科技城经发局:

现将《202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1月22日

202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计划


2020年是本世纪20年代的起点,是我们党和国家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特殊年份,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为主载体,以“奋战1161,奋进2020”为主题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根本途径,以重塑传统制造业为主要目标,以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点要素等“六重”清单,培育新兴动能,优化助企服务,深化与杭州数字经济、上海嘉定汽车产业、长三角时尚产业的战略合作,实施“六大行动”、实现“六大提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0%以上。

一、实施新兴产业加速加力行动,提升产业规模

(一)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卫星导航等重点细分领域,建立完善数字经济产业“两图两库”(即产业链地图和招商地图,重点项目库和重点企业库),加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力度。深化与杭州数字经济全面战略合作,打造温州(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加快推进中电(信息港)产业园、正泰物联网产业园、北斗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航天云网等已签约项目的建设投产,力争全年物联网核心制造业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区块链产业培育“四个一批”计划,即建设一批区块链应用示范平台,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制造、工业安全、服务型制造、数据共享、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发展,引进一批区块链项目和区块链解决方案服务商,培训一批专业人才,建立一批区块链研究中心,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开放的智库生态系统。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的孵化作用,加快形成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新区域,争取全年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30%。

(二)加快培育智能装备产业。聚焦激光和光电、机器人、食品医药机械、印刷包装机械、鞋服机械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特色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建设10个左右特色装备产业园;力争招引投资亿元以上智能装备重大投资项目70个以上。

(三)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实施5G“百千万”行动计划,争取全年新建5G 基站8000 个,打造5G 场景应用25 个。进一步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加快推进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年新培育3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培育5家以上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开发集成2000 款工业应用程序,服务1 万家以上工业企业。

二、实施传统产业强链强基行动,提升产业层次

(一)着力打造五大先进产业集群。实施“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提升、链条化发展、集聚化布局、智能化改造,加快鹿城鞋业等6个省级传统制造业分行业试点建设,举办温州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场会,力争五大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左右。推进乐清争创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进瑞安、鹿城、苍南等地建设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着力培育千亿级时尚产业集群,谋划打造温州G104时尚走廊,大力构建“一廊六片十节点”时尚走廊大格局,推进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平台建设。推进温州嘉定汽车产业整零对接合作,依托长三角产业创新联盟在我市举办产业对接活动;加强同长三角创意经济合作专业委员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设计学院在时尚产业方面的战略合作,争取世界创意大会落户温州。

(二)着力做强“微笑曲线”三大环节。一是做强工业设计这一前端环节。高水平举办第四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建设时尚智造设计中心,培育工业设计人才和设计中心,大力推进设计成果本土化、产业化,争取全年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0个以上。二是做强智能制造这一中间环节。大力推进千企智能化改造,举办温州市智能制造现场会,全年新增智能化技改诊断项目100个以上,推进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500个以上,新增机器人应用1700台以上,打造1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大企业“上云”“用云”力度,全年新增上云企业5000家以上。三是做强展会营销这一后端环节。办好智能制造暨工业机器人展、汽摩配展、泵阀展、紧固件展等展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品牌展会。全面实施“百网万品”拓市场温州行动,分行业举办重点企业与电商平台专项对接会。

(三)着力推进产业基础三个提升。一是加快基础产业改造提升。修补各产业中关键“断链点”及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领域的短板,积极推进锻铸造、模具等关键基础配套项目建设。二是加快“低散乱”企业整治提升。通过精准帮扶、改造提升、要素倒逼、税务辅导、整合重组等多种措施,力争2020年再完成亩税3万元(产业平台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改造提升1000家。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创建市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0家、市级节水型企业65家,创建7个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和绿色园区。三是加快旧厂区改造提升。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规范厂房出租管理,加强闲置厂房供需对接,争取全年改造提升旧厂区100万平方米以上。

三、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创优行动,提升企业活力

(一)着力打造企业“创新链”。一是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打造1-2个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1家以上。二是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和产学研合作,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三是推进创新技术攻关。加大企业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攻关力度,力争每年新增20项以上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开展新产品认定,力争全市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数在1000项以上。

(二)着力打造企业“培育链”。通过“措施量身定制、政策集中倾斜”,建立形成“专精特新”“小升规”“隐型冠军”“高成长型”“领军型”“雄鹰型”企业培育链条。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扩大综合评价和结果应用覆盖面,加大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实施力度。遴选“亩均英雄100强”企业,开展“最美车间”“最美工厂”“最美企业”系列评选活动,形成企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达34 万元、170 万元,新增“小升规”企业500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1100家以上,“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0家以上。

(三)着力打造企业“人才链”。实施“百企聚才、千人成才”企业人才引育工程。遴选100家具有较大人才需求、具备良好引才条件的优质企业,帮助企业招贤纳才。引导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共创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争取全年打造10家省级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办好“经信学堂”,全年培训专业技能人才10000人次以上。

四、实施项目建设提质提效行动,提升投资水平

(一)狠抓“四个一批”工业项目推进。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根据各地产业导向和资源禀赋,分门别类梳理项目库,力争全年谋划储备工业项目150个以上,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实施经信“一局长一项目”,积极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力争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力争供地1年内的工业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争取开工建设超10亿元的项目10个以上。竣工一批重点项目,加大缓慢项目的推进力度,逐项帮扶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新建投产上规企业30家以上。

(二)狠抓“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建设。更严要求推进园区管理,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服务水平的十条刚性措施(试行)》,逐一整改市委巡察发现的问题,开展园区绩效评价,加快园区智慧化建设,争取全年打造四星级以上小微企业园5家以上。更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争取全年开工建设小微企业园20个以上,新竣工15个以上,引导1000家以上企业入驻。

(三)狠抓“三未”低效项目整治。开展新一轮低效工业项目排摸,进一步完善整治政策措施和工作推进机制,力争全年整治“三未”低效工业项目用地10000亩,整治厂房闲置、出租及不规范使用100万平方米。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双合同管理专项整治,对合同履约不到位的,按照合同约定严格执行相应措施。

五、实施助企服务解困解难行动,提升环境支撑

(一)推进助企服务再深化。继续高标准推进“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加大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企业、困难企业等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全面深化“帮企云”应用,打通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争取实现市域企业助企服务全覆盖。严格落实“实名制”“限时办”的要求,争取一般问题1个工作日内完成交办,5个工作日内给出明确的办理意见。积极探索共性问题化解机制,争取再形成一批能够破解企业共性堵点问题的新政。探索制造业重大落地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涉企政策“全流程”服务机制。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好“一团两平台”(温州民营经济咨询团、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技术服务、政策咨询等方面一体化、全方位服务。配合落实好《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指导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稳增长工作机制,抓好经济运行“一月一分析”工作。

(二)推进降本减负再加码。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积极谋划新一批降本减负政策,争取全年为企业减负230亿元以上。继续做好新一轮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强化产业政策刚性兑现,加快专项资金使用进程。实施《温州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三)推进要素保障再发力。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研究制定工业线保护制度,强化存量工业用地的保护与盘活,争取全年新增工业供地10000亩以上。积极向上争取省级土地指标,争取将200亩以上的特色小微企业园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强化产融对接,举办2场产融对接会,催生一批投资项目,力争全年推荐基金合作项目50个以上。

六、实施党的建设从严从实行动,提升能力素质

(一)强化组织建设,确保政治过硬。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运用深化,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为目标,开展以“思想融入,提升政治力”“行动融合,提升组织力”“方式融通,提升服务力”“资源融汇,提升协同力”为主要内容的“四融四提升”活动,使主题教育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强化。同时,积极开展先锋党员干部“每月之星”评选、党支部“四比竞赛”等活动,提升党员干部战斗力,打造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强化监督执纪,确保纪律过硬。以清廉机关建设为总抓手,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部署,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巡察整改工作长效机制,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落实“三清单一承诺”,扎实开展常态化谈心谈话,营造风清气正廉政文化氛围。

(三)强化文明创建,确保作风过硬。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以“创建文明单位十大行动”为抓手,加强全市经信系统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建设“更文明、更亲清、更健康”的经信队伍。积极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推进“亲清|政企一条心”建设,建立经信干部挂钩联系企业、行业协会、平台、项目制度,提升“心系企业·真情经信”服务品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