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经信动态 > 县市区动态

浙南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19亿元!16个项目集中签约

时间: 2020- 05- 29 17: 02 访问次数: 来源: 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字号:[ ]

5月17日,在温州首台自产计算机整机在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下线之际,该区举行长三角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合计16个项目、总投资119亿元集中签约,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总用地面积1700亩,预计达产后产值超150亿元。

在区域、国际产业竞争愈发激烈之时,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深入实施“六重”清单,全面启动增动能“百千万”行动(即深化工业“四百”行动,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万亩千亿”新平台),牢牢盯住“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建设产城融合大湾区滨海新城。

此次16个项目集中签约,是该区上下大抓招商、大干项目,全力冲刺半年红的行动体现,也是进一步提升东部新区大平台能级,对接融入长三角的战略之举。

这次集中签约的16个项目,是经开区集聚各方资源、谋划产业发展的产物,有着以下4个特点:

首先,利用外资实现突破,2个项目总投资约5亿美元,即中通快递(中国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的物流设备制造和智能电商产业项目,总投资约3亿美元;中国香港泉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泉康汽车高端零配件制造和物流产业项目,总投资约2亿美元。

其次,16个项目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企业投资居多,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的趋势。全部是“251工程”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有5个,一半以上项目投资方为高新技术企业,单体制造业项目占88%以上。

再次,项目产业类型,是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的产业,与开发区现有的优势产业互补性强。当前,温州经开区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四大产业以及汽车时尚小镇,形成了以“四大主导产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水暖洁具、食药机械、民用电器等特色产业均创成开发区的“国字号”名片。这次涉及食药机械、五金卫浴的项目有5个,预计会进一步增强现有产业的实力。

最后,一些项目将发挥以商引商的优势,进一步积蓄了下一步招商的力量。如泉康汽车高端零配件制造和物流产业项目,投资方会自持产业园物业,引进产业链企业,目前预计会有6家企业入驻,进一步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实力。类似的以商引商事例,之前还有经开区引进的新加坡丰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中国电子(温州)产业园项目,均由投资方开展引商工作。

这几年,经开区强调要牢牢盯住“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今年在具体项目落地上,争取中电产业园投产项目10个以上,力争嘉定温州工业园一期,力促中国长城、百威啤酒、合泰汽车、长江二期、奔腾二期、明泰二期、欧珑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投产。

此次集中签约的16个项目,全部为“251工程”项目,均落地在瓯飞围填新区内。瓯飞围填新区,是瓯飞工程给温州发展开拓的地域空间。已围空间达10万亩的瓯飞工程,是拓展温州未来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布局,自2010年10月启动以来,累计投资超140亿元,单体围垦面积全国最大。其中,瓯飞起步区围涂工程3.44万亩已完工验收,瓯飞一期围垦工程(北片)6.64万亩也已实现龙口合龙。但是,根据海洋生态保护新要求,国家对科学用海实施“严管严控”。也就是说,围垦不等于可以用海。因此,经开区工业发展新增用地,事实上处于紧缺状态。

目前,温州经开区一方面抢抓国家对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供给全面“松绑”机会,加快推动瓯飞起步区用海正式获批;另一方面,全力推进拓空间“三千”行动。实施工业用地功能回归专项行动,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清理,力争用海供地1000亩以上、盘活存量用地1000亩以上、工业供地1000亩以上。

针对现有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的问题,经开区采取“亩均论英雄”考核,倒逼企业提升用地效率。2020年,全面实施所有工业企业综合评价,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35万元/亩、17万元/人、175万元/亩,确保“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深化低效土地整治利用,开展“用而未尽”“投而未达”工业项目及厂房闲置、出租等低效工业项目整治,力争上半年完成工业供地500亩以上。

另外,温州经开区将充分利用瓯飞起步区1.97万亩填海用地获批的新机遇,争取与央企、世界500强合作签订100亿元投资项目;聚焦生命健康产业,边基础建设边项目招引,申报“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拟谋划落地产业项目47个。申请中央预算内项目3亿元,争取专项债9亿元,谋划申报水暖智造创意园等用地保障项目4个。

集中签约,只是投资项目落地的前奏。经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专人对接,专班服务,紧抓项目落地,利用营商环境改革的成效,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出成果。

近几年,温州经开区深化标准地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80天”、力争“70天”。实施“审批并联+容缺办理”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三分之一以上,缩短审批时间三分之一以上。实施“标准地+告知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行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实现跨部门“一件事”联动办理、一次办结。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对所有社会事务类的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

今年,在服务企业上,经开区成立政策工作专班、投资工作专班、消费和出口工作专班、重大招引项目专班等12个工作专班,各专班工作由牵头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协调,抽调成员单位人员实体化运作。建立清单化落实机制。对应“6+5”数据指标,每一项都落实到各专班、各条线、到各项目,落实到人。

在体制机制改革之外,经开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的区域环境。建成了海洋科技创新园、科技孵化器等创新空间,搭建了浙大、哈工大、重庆大学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核心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26家、企业研发中心18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3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居全市第一;R&D支出占GDP比重达3.9%,居全市第一、全省产业平台前列。以核心区建设为龙头,相继建成了总部大厦、星级酒店、商务广场、中高档住宅区、交通枢纽中心、人才公寓等一大批功能配套项目;拥有合计师生约2万人的职业院校2所,引进了市籀园小学、绣山中学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